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周二两市股指盘中全线走高,沪指、创指创出最近一个月以来盘中最大涨幅。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2.54%,报3240.94点;科创50指数涨3.11%,报981.78点;深证成指涨3.77%,报10165.17点;创业板指涨4.71%,报2075.76点。
距离春节假期还剩9个交易日,A股市场节前能否维持强势走势?澎湃新闻记者盘后采访了十家公募基金,大部分公募指出,周二市场大幅走高主要受内外多方面因素驱使,当前市场主要矛盾仍是资金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短期预计维持震荡。
中欧基金认为,考虑到春节前高频数据和政策逐步进入空窗期,且国内机构资金面难出现显著好转,市场当前的分化可能将持续,指数的反弹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要求,但高度可能受限。
永赢基金同样表示,春节前考虑到政策资金潜在维护市场稳定,市场存在一定均值回归机会。更长维度看,A股逐步进入政策效果验证期,预计指数步入宽幅震荡期。
鑫元基金指出,春节后两会临近,有望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发力,叠加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业支持性政策,权益市场的成交量或将出现有效恢复,行业主线也有望浮出水面。
工银瑞信基金:2025年海外贸易政策和国内财政政策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周二市场上涨主要受到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定调积极等政策因素影响。周一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相关表述持续提振投资信心,多重因素共振之下,A股周二普涨。
开年以来股市调整较多,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与经济工作会议的积极定调下,政策对市场形成支撑,经济数据基本维持平稳。年末年初,宏观政策出台暂时进入空窗期,工业、建筑生产也进入淡季,市场更多受到流动性及产业层面信息的影响。
宏观层面可关注地方两会、货币政策、地产成交及消费等高频数据。中期来看,2025年海外贸易政策和国内财政政策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当前尚难判断“盈利底”是否出现,市场波动或将加大,可关注困境反转的行业和板块机会。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因素主要是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尚未充分定价。
中欧基金:市场当前的分化可能将持续
在经济基本面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前期市场调整更多是强美元背景下节前资金面冲击的缘故。大量活跃交易者的存在放大了短期的波动率。考虑到春节前高频数据和政策逐步进入空窗期,且国内机构资金面难出现显著好转,市场当前的分化可能将持续,指数的反弹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要求,但高度可能受限。
由于对今年全球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在未来几周集中发酵,海外市场的高波动率环境可能在短期将增加市场的波动率。
市场进入年度业绩预告期间,市场可能更偏好具有业绩成色的品种。从中期维度来看,政策刺激的内需与重点领域科技,以及〖Fourteen〗、 五收官之年的“赶进度”领域可能是除总量宽松之外更受到关注的题材。
考虑到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节奏、政策的潜在刺激方向,可以通过三条主线把握今年的市场机遇:首先是内需复苏主线,涉及行业中估值弹性最大的是食品饮料、业绩弹性最大的是房地产、政策弹性最大的是医药,以及内需消费升级相关的服务消费、品质必需消费与潮玩可选消费。
其次为再通胀主线,伴随央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政策表态,关注PPI修复预期带动的周期品,尤其是中国定价权更强的钢铁、煤炭和铝等。
最后可以把握高景气科技领域的产业迭代趋势,关注AI、储能和各类长验证周期的题材如国产替代和商业航天等。
此外,在近期流动性冲击导致的下跌背后存在自身景气度、产业和政策周期双共振的成长与周期优质股,春节前的资金面震荡带来这些公司的买入机会。
永赢基金:震荡分化期间把握结构性机会是核心
周二市场波动较大主要受内外多方面因素驱使:一方面,1月13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提振市场信心,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二方面,近期市场回调幅度较大,周一成交额已跌破万亿,市场存在技术性反弹需求;三方面,周一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冲高后明显回落,外部流动性压力缓释。
尽管年初以来市场有一定回调,但春节前考虑到政策资金潜在维护市场稳定,市场存在一定均值回归机会。更长维度看,A股逐步进入政策效果验证期,预计指数步入宽幅震荡期。
向下看,考虑到政策转向后中期不会轻易掉头、传统节日前政策资金对股市呵护以及本周以及下周初利空集中落地,指数维度下方的空间有限;向上看,经济基本面改善传导至上市公司需要一定时间,EPS难以在短期对市场形成支撑。估值端,截至1月10日,主要宽基如沪深300的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处于过去三年均值+1X标准差附近,存在一定均值回归的动力,但从均值继续向下修复需要看到更多催化。
震荡分化期间把握结构性机会是核心。
风格层面,考虑到全年“流动性边际宽松+强预期+弱现实”的定价环境,小盘风格胜率可能更高。同时,从比价角度看成长风格仍有修复空间,更多空间需看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明显修复。红利风格在阶段性可能占优,若一季度经济未有起色+两会各类目标不及预期,红利或存在阶段性走强机会。同时,考虑到低估值、高股息策略的长期有效性,红利风格依然具备投资价值。
行业方面,全年维度仍可关注主题类板块,如AI+、并购重组、低空、芯片等细分领域。若形成明显产业趋势,上述行业具备成为新主线的可能;中期关注低位基本面复苏的顺周期方向;长期红利类板块仍具备配置价值。
鑫元基金:权益市场的成交量或将出现有效恢复
市场依旧处于宽幅震荡区间,由于当前成交量尚未形成持续放量,整体继续存量博弈。市场短期弹性集中于以人工智能、消费新业态和机器人为主的交易性机会。
展望后市,春节后两会临近,有望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发力,叠加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业支持性政策,权益市场的成交量或将出现有效恢复,行业主线也有望浮出水面。
此外,随着时间推移,海外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将逐渐落地,有利于国内政策的进一步发力。
诺安基金:可关注消费型行业红利和垄断型行业红利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宣布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向市场明确“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称“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外汇市场注入“强心剂”。
配置上,可以关注消费型行业红利和垄断型行业红利,或可更加偏向消费型行业红利。具体来看,消费型红利主要包括:高分红的纺织服装公司、经营现金流稳定、分红率高的食品公司、乳制品公司、周期性相对较弱、充分享受资源禀赋,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企业、受益于“两新”政策延续,内销增长确定性持续强化的家电企业等。垄断型红利行业则主要包括水电、核电、航运港口、国有大行、运营商等。后续主题投资机会或将会围绕着机器人、端侧AI、新零售三大主题内部进行轮动。
浦银安盛基金:后市投资依然坚持“哑铃”策略
A股市场上红利和科技板块交替表现,整体呈现“哑铃”型,互为“跷跷板”的特征。后市投资我们也将依然坚持“哑铃”策略,主要围绕科技、内需、央企、红利行业,以科技加红利为投资主线。顺周期板块如房地产、服务性消费、具备供给约束力的周期为投资支线。力争把握结构性行情的投资主旋律。
上银基金:经济基本面有望在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出现边际改善
向后看,1月20日后,前期市场对政策的分歧和情绪将逐步消除。国内政策方向明确,扩大财政政策、支持“两重两新”仍然是工作重点。
1月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强调,今年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等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
经济基本面有望在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出现边际改善,伴随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市场的底部存在支撑。
兴业基金:中期向上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
今日A股市场放量上涨,中小盘和科创等板块表现领先,行业方面同样普涨,TMT、机器人、金融科技等方向领涨,分析来看,原因在于:一是,前期市场快速调整,本身具备反弹需求;二是,近日央行明确稳定汇率以及整体市场环境,因而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预期趋于平稳;三是,近期AI、机器人等方向具备较多事件和实际进展催化,相关板块活跃度较高,带领市场情绪修复。
展望后续市场,从A股整体来看,中期向上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短期到春节前后仍有不确定性扰动,预计市场仍将有所波动。具体方向上,较为看好科技、内需和金融等板块。
博时基金:短期预计维持震荡
展望1月,虽存在高基数的扰动,出口数据或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近期港口吞吐量、运价等高频数据仍高于近年同期水平。本周国家统计局将发布2024年12月及全年宏观经济数据,市场预测12月当月消费增速或有改善,工业生产和投资企稳。当前市场主要矛盾仍是资金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短期预计维持震荡,可适当关注业绩有所改善的行业。
银河基金:经济正在逐渐修复
展望后市,经济正在逐渐修复,市场情绪或有所改善。
周二走强板块中,计算机、传媒、机械设备等板块涨势显著。
计算机板块方面,我国芯片市场发展迎重要机遇。
传媒板块方面,传媒企业宣布与知名短剧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微短剧,同时,业内另一传媒平台承接了世界 短视频平台在海外市场潜在限制下的海量流量,双重因素推动传媒板块今日上涨。
机械设备板块方面,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亮眼,近期市场受到多方面催化,包括海外某科技公司发布的首批宇宙基础模型等。
澎湃新闻记者 丁欣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