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王悦 北京报道
近日,三大上市猪企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温氏股份(300498.SZ)陆续发布了9月生猪销售简报。
数据显示,三大上市猪企的9月销售收入均呈现同比增长,但从环比变化来看,仅有温氏股份的肉猪销售收入实现了环比微增0.02%,新希望和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收入均呈现环比下降,分别下降15.2%和7.8%,具体生猪销售收入分别为118.99亿元、58.64亿元和22.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猪企销售收入变化与生猪销售费用 走势紧密相连。在中秋、国庆的双节提振下,9月生猪市场却走向弱势。
“9月生猪市场供需双增,猪价震荡下滑。9月恰逢中秋节与国庆节前夕,下游有备货动作,需求端有一定支撑,对猪价有短时拉动,但养殖企业出栏量增加,同时有部分前期二次育肥生猪于节日前后出栏,供大于求带动9月猪价震荡下滑,月均价为18.98元/公斤,环比下滑6.69%。”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邹莹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番生猪费用 下滑,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增加,而消费需求相对平稳,导致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随着生猪存栏量的上升,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生猪数量逐渐增多,竞争加剧,费用 自然受到压制。此外,养殖户可能因为生猪费用 的高低对出栏时机进行调整,早期的集中出栏也可能加剧了费用 的下滑。
生猪费用 回调
经历了数月的快速拉升,生猪费用 出现冲高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下旬,生猪(外三元)费用 为19.7元/千克,时至9月下旬,生猪(外三元)费用 为18元/千克,与8月中旬相比下降8.6%。
而从三家上市猪企的销售数据来看,9月销售均价均超过18元/公斤,同比上升约为17%,但从环比变化来看,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6%。
“近期,我国生猪市场费用 呈现回调迹象,结束了数月以来的持续攀升态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次生猪费用 下调可被视为市场供需关系、季节性周期以及政策调控交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从供需层面分析,夏季高温天气对民众肉类消费欲望构成了抑制作用,加之中秋节与国庆节假日前夕市场提前释放的储备需求,导致节日后消费市场出现暂时性疲软。与此同时,供给端的仔猪补栏周期性释放,致使市场流通量增加,供需失衡状态进一步加剧,从而对费用 形成下行压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生猪费用 在达到阶段高点后出现回调,但随着天气逐步转凉,腌腊旺季即将开启,生猪费用 是否有望反弹?
邹莹吉认为,11月南方部分地区或开启腌腊活动,届时需求或有明显提升,但据卓创资讯调研,部分养殖单位已有增重计划,部分业者已补栏二次育肥为腌腊做准备,届时生猪与猪肉供应可能并不紧缺,猪价上涨的时长、幅度或均比较有限。从四季度整体趋势看,猪价或呈震荡下滑态势。10月可出栏生猪较为充沛,或导致猪价下跌。后期气温下降养殖端压栏增重情绪持续存在,大体重生猪存栏逐渐增多,且二次育肥间歇出栏,春节前生猪或有集中出栏现象,猪价或以降为主。
在此情况下,生猪养殖行业的盈利景气窗口期是否能够持续备受关注。
“10月10日生猪自繁自养盈利为597.84元/头,仔猪育肥盈利为419.76元/头,8月中旬以来养殖盈利多呈震荡下滑态势。年内,后市猪价或震荡下滑,叠加前期补栏仔猪费用 较高,盈利空间或收窄,养殖端或多处在微利状态。”邹莹吉如此说道。
前三季度出栏量超过八千万头
在生猪费用 回调的背景下,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的9月生猪销量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温氏股份肉猪销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具体而言,牧原股份销售生猪共535.8万头,环比下降14.1%,同比下降0.3%。新希望销售生猪共119.24万头,环比下降6.66%,同比下降13.1%。温氏股份销售肉猪共251.05万头(含毛猪和鲜品),环比增长6.65%,同比增长10.84%。
但值得一提的是,三大上市猪企在前三季度的生猪销量已不容小觑,达到了8412.63万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已分别销售生猪5014.4万头、2156.19万头和1242.04万头;而从变化幅度来看,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均同比增长,涨幅分别为6.7%和17.6%,新希望小幅下滑,同比下降了4.9%。
对于龙头猪企生猪销量的数据变化,支培元指出,这一趋势揭示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模式演进的明确轨迹。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意味着头部企业掌握了更为庞大的市场份额,促进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流程的普及,从而全面提升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与此同时,这一现象对小型养殖户提出了严峻挑战,成本控制、疾病防疫等方面的劣势使其生存空间受限,部分竞争力薄弱的企业恐遭淘汰。长远来看,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益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发表评论